日前,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2022年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立项的通知》(教科信函【2022】34号),其中多所高校的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立项获批,部分如下:
新疆大学西北能源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交通大学智能交通绿色低碳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大连理工大学低碳能源与碳封存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地区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长安大学 道路交通减碳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工业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河北大学零碳能源建筑与计量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组织工程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学科建设发展、培养集聚创新人才、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基地。
教育部喀斯特地区碳中和工程研究中心由贵州师范大学作为依托单位,贵州理工学院作为第一参与单位联合申报,为学校实现岩溶碳汇评估指标的精细化、体系化和全面化提供了重要科研平台。
该中心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国家“双碳”战略为导向,以助推喀斯特地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的,下设“喀斯特森林草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喀斯特湿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喀斯特农田土壤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喀斯特岩溶碳汇能力提升”四个研究方向,通过建立喀斯特地区森林、湿地、农田土壤、岩溶等生态系统监测/碳汇工程技术平台,提高西部高校在碳中和技术、大数据、多源遥感等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据了解,贵州理工学院岩溶碳汇创新团队作为该中心研究团队之一,将针对喀斯特岩溶碳汇基础理论,全面深入开展岩溶碳汇过程与生态环境效应、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类型对岩溶碳汇的影响及评价等研究工作,并基于此探索人工调控增汇技术;探索实施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示范工程,有序开展煤炭地下气化、规模化碳捕获利用和岩溶地质碳捕获封存等试点,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平台性关键技术;积极搭建喀斯特地区碳汇数据库系统及岩溶碳汇计算标准体系,加快推进岩溶碳汇产业化进程,为贵州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岩溶碳汇数据分析平台效果图一直以来,贵州理工学院一直着力于国家重大需求,积极推进科研工作与成果转化落地,加强了相关平台建设,凝聚了团队建设力量,建立了碳中和研究院。此次“教育部喀斯特地区碳中和工程研究中心”成功获批,将进一步提升学校科学研究水平,强化科研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学校服务地方和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学院将以此为契机,完善科研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进一步推动科研创新。
新疆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西北能源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将以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双碳”战略目标和国家能源与气候安全发展战略为导向,依托新疆大学基础研究与工程技术优势、西北地区能源资源禀赋优势与CCUS潜力以及共建单位特色发展优势,面向西北地区能源碳中和、聚焦碳捕集、碳资源化利用、碳封存等关键领域,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以及碳中和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加速产学研用合作,促进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低碳绿色转型,力争将中心打造成国内一流、西部领先的能源低碳绿色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技术研发与工程应用平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