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首页 > 新闻中心
我国首套国产化LNG(液化天然气)冷能发电装置 累计发电突破1100万度
文章来源:新浪财经       发布时间:2025-07-17

2025 年 7 月,我国首套国产化 LNG(液化天然气)冷能发电装置在中国海油宁波 “绿能港” 累计发电突破 1100 万度,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 6160 吨,植树 34.1 万棵。

这一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在 LNG 冷能高效利用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为全球清洁能源转型提供了新范式。

技术创新:破解冷能利用 “卡脖子” 难题

核心技术自主化突破

该装置采用低温朗肯循环工艺,以丙烷为工作介质,利用海水与 LNG 的温差驱动透平发电,冷能利用率达 70% 以上。

核心设备如透平膨胀机、中间介质气化器等实现 100% 国产化,打破了日本等国的技术垄断,设备造价降低 40%,综合效率提升至 35% 以上,较传统气化工艺节能 30%。

系统设计优化

通过设置过冷器和工质平衡罐,解决了工质在循环泵入口易发生汽蚀的行业难题,同时实现全工况变负荷稳定运行,可在 LNG 气化量波动 ±30% 的情况下保持发电效率稳定。

装置还具备 “发电运行” 与 “旁路气化” 无中断切换功能,保障了接收站外输供气的连续性。

智能控制集成

引入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 LNG 流量、海水温度等参数,结合 AI 算法动态调整丙烷循环量,使发电系统响应速度提升至秒级,较传统人工调节效率提高 10 倍以上。

产业价值:重构能源利用经济逻辑

降本增效显著

宁波 “绿能港” 装置设计年发电量 2300 万度,可满足接收站 25% 的用电需求,每年节约电费超 1000 万元。

以滨海港冷能交换中心为例,将冷能用于冻干果蔬生产,能耗成本降低 50%,一期项目年节省电费 1.39 亿元。

产业链协同效应

上游设备制造:带动国内透平机械、低温换热器等产业链发展,预计 2025 年相关装备市场规模突破 50 亿元。

下游产业延伸:冷能与绿电结合打造 “零碳工厂”,如江苏青禾冻干果蔬项目利用冷能实现全流程无碳排放,产品溢价达 30%。

区域经济激活:深圳大鹏新区依托冷能资源,吸引数据中心、冰雪大世界等项目落户,预计年产值超 6.5 亿元。

商业模式创新

探索 “冷能 + 绿电” 综合供能模式,如滨海港片区将冷能与海上风电结合,建设 “绿电入港、冷能出港” 的零碳产业园区,实现能源自给率超 90%。

生态效益:打造 “零冷污染” 示范标杆

碳减排能力突出

宁波装置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1.4 万吨,相当于种植 78 万棵树。

若全国 LNG 接收站冷能利用率从不足 20% 提升至 50%,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超 1000 万吨,相当于关停 3 座百万千瓦级火电厂。

环境友好性提升

传统 LNG 气化过程中直接排海的低温海水会导致局部海域水温下降,破坏海洋生态。

该装置通过闭式循环系统,将 LNG 冷能全部回收利用,彻底消除 “冷污染”。

例如,滨海港项目通过冷能交换中心集中供冷,替代园区内 300 台传统制冷机组,减少海水取用量 80% 以上。

资源循环利用典范

冷能与绿电协同应用形成闭环:滨海港青禾冻干工厂利用冷能替代电能制冷,同时使用海上风电满足生产用电,实现 “零碳生产”;

深圳大鹏新区将冷能用于冷水鱼养殖,反季节供应高附加值水产品,年增效超 5000 万元。

未来潜力:开启冷能经济 “万亿级” 市场

技术迭代方向

多能互补升级:探索 “冷能 + 氢能” 模式,利用冷能降低氢液化能耗(目前氢液化电耗占氢能全生命周期的 30%),目标将液氢生产成本降低 20%。

储能技术融合:与液态空气储能结合,利用 LNG 冷能预冷空气,可将储能系统效率提升 15%,度电成本降至 0.25 元以下。

市场拓展路径

沿海经济带布局:在长三角、珠三角等 LNG 接收站密集区域推广冷能发电,预计 2030 年装机规模超 1000 兆瓦,年发电量 25 亿度。

内陆场景创新:开发橇装式冷能发电装置,适配内陆 LNG 储罐气化需求,例如在新疆煤制天然气项目中,可利用冷能回收余热,提升整体能效 5%。

政策协同发力

建议将冷能发电纳入绿电交易体系,参照海上风电给予 0.3 元 / 度补贴;制定《LNG 冷能利用技术标准》,明确冷能发电项目在碳排放核算中的抵扣规则。

滨海港等示范项目已纳入国家发改委 “零碳园区” 试点,未来有望获得专项政策支持。

宁波 “绿能港” 的实践证明,LNG 冷能发电不仅是能源高效利用的技术创新,更是重塑产业生态、推动区域经济绿色转型的战略支点。

随着 2025 年江苏滨海港、广东大鹏湾等项目的陆续投产,我国冷能经济规模有望在 2030 年突破千亿元,为 “双碳” 目标实现注入强劲动能。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清能蓝海数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冀ICP备08000000号-5